9月26日,全国科普月·海南师范大学高校星火馆系列活动暨“红色烽火绿意浓山河血脉永相传”海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联盟(海南师范大学)思政课实景课堂在海南省生物多样性科技馆(海南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正式开讲。一堂跨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阶梯式”思政课同步进行!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在龟鳖馆上课。记者路静摄
在龟鳖馆,小学生们仰着脑袋好奇发问:“巴西龟能在大海生活吗?”;初中生们则围绕玳瑁标本,热烈探讨着守护海洋生灵的可行方案;高中生们的视角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的海南长臂猿保护建言献策;大学生们则在生物多样性展厅开展高阶研讨,思考着万物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未来。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参观玳瑁标本。记者路静摄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在馆内了解长臂猿相关知识。记者路静摄
从好奇发问到责任担当,从方案探讨到系统研究,同学们在场馆里边走边学,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真正理解“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深刻含义。思政教育的种子,就这样在博物馆沉浸式体验中深深扎根.
海南师范大学学生黄昱喆说:“把思政课搬到博物馆,这种授课方式太好了。这种身临其境的实践课特别吸引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变得特别具体和强烈,学习兴趣自然就来了。”
海南师范大学学生参观海南生物多样性展厅。记者路静摄
据了解,活动承办方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依托海南师范大学资源,围绕“生态文明”,创新打造四节沉浸式思政实景课,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采用“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让生态知识不再停留在课本,让思政课活起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从生态保护的实践案例中树立责任意识,实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思想同频,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