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浪潮奔涌向前,而在这片热土的文明基因中,始终流淌着一位传奇女性的精神血脉,她就是冼夫人。冼夫人以卓越的智慧与担当,不仅重塑了海南的历史版图,更在今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展现出超越时空的文化生命力。
冼夫人,又称冼太夫人,名“冼英”。冼夫人是俚族,高凉(现广东茂名)人,出生于公元512年,卒于公元602年,终年90岁。在古代,人们的寿命大多不超过45岁,90岁已属难得的高龄。冼夫人的姓氏是两点从先的“冼”字,但翻阅历代正史和方志,会发现其记载冼夫人的姓氏也有用三点从先的“洗”字,这是因为在古代“洗”可作为姓氏与“冼”读音相同,故而作为姓氏的“冼”字是由“洗”字演变而来。
冼夫人出生于南越部族,是部族首领的女儿,也可以称其为部族的公主。
一、冼夫人与海南的羁绊
冼夫人是广东高凉人,虽隔着一道极为不便的琼州海峡,却与海南有十分深厚的渊源,以至于一千多年来海南人民不断通过各种方式祭祀她。据记载,冼夫人一生中至少5次踏上海南的土地。
公元534年,冼夫人22岁,她第1次踏上了海南的土地,目的是将海南纳入南越部族的管辖版图。自汉元帝起至冼夫人第1次登岛,海南一直处于无人管辖的状态。经过一年左右的努力,冼夫人成功地把海南纳入南越部族的管辖版图内。冼夫人之所以取得成功:一是冼夫人为俚族人。海南当时的居民主要是黎族人,俚族和黎族同宗,而且冼夫人作为南越部族的公主,自身也具有一定威望。二是冼夫人“幼贤明,多筹略”,且“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也就是说冼夫人从小就很聪明,多谋略,而且精通管理,善于用兵打仗,族人都敬服她。三是冼夫人武艺高超。传说曾有黎族山王向她设卡挑战,结果被冼夫人打败。
冼夫人于公元535年与高凉太守冯宝结为连理。婚后不久,冼夫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海南,她向梁朝朝廷上书,申请在海南设立崖州郡。朝廷批准设立崖州郡后,冼夫人和冯宝一起,第2次踏上了海南的土地,为设立崖州郡做前期工作。
冼夫人所处的时代,朝代更迭战乱频繁。冼夫人一生中平定了3次叛乱,其中2次叛乱影响到海南:1次是广州刺史欧阳纥的叛乱,另1次是番禺王仲宣的叛乱,两次叛乱都企图割据海南。冼夫人亲自率兵平定叛乱后,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立刻到经历战乱的海南各地巡查,安抚海南各族人民,这也是冼夫人第3次、第4次踏上海南的土地。
公元601年,冼夫人已89岁,在查办了贪得无厌、欺压百姓的番州总管赵讷后,冼夫人第5次踏上海南的土地,巡查抚慰海南各族人民。公元602年,冼夫人在海南过完春节后,因年事已高,于农历正月十八在卜口坡(今海口市旧州镇卜球村)安然辞世,在海南结束了传奇一生。
自公元534年第1次踏上海南的土地至公元602年在海南辞世,冼夫人终年90岁,与海南羁绊68年。
二、冼夫人对海南的贡献
冼夫人从内地组织移民开发海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如推行牛耕、兴修水利、选种施肥等,还无偿提供种苗、农具,传授纺织及制衣技术。冼夫人与冯宝一起在海南办学兴教,把医疗知识传授给海南人民。
冼夫人对海南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政治上,冼夫人亲自奏请朝廷设置崖州郡,使海南与祖国大陆的直接联系得以恢复;二是在军事上,冼夫人亲自率师用兵,安抚百姓,平定叛乱,为海南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三是在生活和生产上,冼夫人积极发展生产,促进了海南经济的繁荣;四是在民族团结上,冼夫人消除民族矛盾,积极鼓励各民族通婚,促进各民族融合。
三、海南人民对冼夫人的纪念
在海南各地的庙宇中,专祀冼夫人的就有139座左右,大部分在琼北地区,黎族苗族地区也有冼夫人庙。其中分布密度最大的是海口市旧州镇,有27座左右。
每年农历大年初二至三月之间,海南各地人民都会为冼夫人举办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并逐渐演变成最具海南特色的“军坡节”。除了“冼夫人文化节”以外,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海口市美兰区都会举办“三江军坡节”,活动地点位于美兰区三江镇,意在弘扬冼夫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及英勇事迹,展示冼夫人伟大的历史形象及对海南文化的深远影响,并把节日办成集纪念瞻仰、文化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群众性活动。“三江军坡节”活动内容主要有祭祀、装军巡游、虎舞、公仔戏、八音表演等,不仅彰显了传统艺术的魅力,也让大家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以冼夫人精神激励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据记载,冼夫人曾说:“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经历梁朝、陈朝、隋朝3个朝代的冼夫人,终其一生都在为国尽忠,并为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及海南的繁荣安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正如自由贸易港以制度创新打破地理桎梏,冼夫人通过行政建制重构请求并设立崖州郡,让海南从“边陲孤岛”转变为“海上枢纽”,这种突破性思维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先行先试”的改革魄力遥相呼应。从崖州郡古港到自由贸易港,从“唯用一好心”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冼夫人精神已内化为海南的文化基因,昭示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坚定决心与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