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新质生产力究竟“新”在哪?
南海网 吴岳文 2025-03-27 09:37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围绕“降本、提速、增效”加速前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新质生产力究竟“新”在哪里?记者带你从技术突破、系统集成、高效运维等方面,探访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卓越成就背后的奥秘。

  一号发射工位。海南商发供图

  近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以“一箭十八星”方式,将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旁边,有三个白色的大罐子,紧密地挨在一起。它们里面装满了高压压缩气体和水,可是保护一号发射工位和火箭的重要设备。

  资料图:2025年3月12日0时38分,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记者李昊摄

  与二号发射工位采用的自流式重力式喷水系统不同,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首次引入了挤压式大流量喷水系统。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效能,还在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其喷水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喷水系统(包括地面储罐)、导流装置(包括地下管廊)以及发射台,其中,地面储罐包括两个储气罐和一个储水罐,储气罐用于储存高压压缩气体,储水罐用于储存液体水,三罐结合,便形成了挤压式大流量喷水系统的“肌肉”,它们也被戏称为一号发射工位的“三剑客”!

  一号工位测试喷水降噪系统。海南商发供图

  喷水系统的核心在于其高压挤压的工作原理。当火箭点火时,控制系统会立即下发喷水指令。此时,两个储气罐中的高压压缩气体开始发挥作用,通过挤压储水罐中的水,使其通过地下管廊高速流动,最终从发射台和导流锥表面的喷水孔喷出。“这种设计的关键在于高压压缩气体的应用。”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工程师王鹏解释:“气罐中的高压气体在水的表面形成强大的压强,迫使水通过管道高速流动,从而在喷水孔处形成高速喷出的水幕。”

  喷水孔的设置是整个系统的关键环节。在发射台和导流锥的表面,均匀分布着多个喷水孔。这些喷水孔在火箭点火瞬间喷出高速水流,在设备表面形成一层水幕。这层水幕不仅能有效保护设备免受燃气流的烧蚀,还能对燃气流起到显著的降温降噪作用。喷水孔的设计经过了精密的计算和多次试验,需要其在极短的时间内喷出足够的水量,以形成有效的水幕层。这不仅要求喷水孔的分布合理,还要求水流的速度和流量达到最佳状态。

  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工程设备部部长葛立新介绍,为了更好地降温降噪,一号工位摒弃传统塔顶水箱设计,引入挤压式大流量喷水系统。地面设置两个储气罐和一个储水罐,当火箭点火时,控制系统立即下发指令,储气罐中的高压压缩气体让储水罐中的水从喷水孔高速喷出形成水幕,15秒可释放500吨水,不仅让发射台和导流锥等关键设备免受燃气流烧蚀,还能使降温降噪效率提升30%。

  在长征八号遥六发射任务中,喷水降噪系统迅速启动,形成的水幕取得了预期效果,同时覆盖、保护发射台和导流锥等关键设备。这种保护十分有效,3月12日,一号工位首次发射圆满成功,首发结束后工程设备部同事第一时间赶到一号工位检查,发射台和导流锥除了高温造成的部分烧蚀外,没有任何结构性损害,仅用5天就完成了修复,可以启动新的发射任务。

  “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喷水系统显著降低了燃气流的温度和噪声,对设备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王鹏介绍:“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优化系统设计,提升其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以适应更复杂的发射任务。”

  商业航天需要“快速响应”,提效降本尤为重要。一号工位在建设中“精打细算”,亮出许多降本“妙招”:通过整合全国200余家配套单位资源,从设计到竣工比一般航天发射场的建设周期缩短近一半;发射塔架采用模块化、结构化设计,建设规模缩减40%;首创的地面导流装置替代了深坑导流槽,施工周期缩短60%,成本降低70%……

  “这不仅是一座发射工位,更是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缩影。”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首席指挥员张小军说,团队将持续优化发射和管理流程,更好服务发射任务。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