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一起来认识铜鼓岭的热带雨林“特有种”
南海网 2024-06-27 09:27

  雨林是地球的绿色肺脏,对维护地球的气候稳定与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带您一起认识那些生活在铜鼓岭自然保护区里的热带雨林特有物种,它们是雨林生态平衡的守护者,也构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形态。

  海南苏铁:恐龙时代的绿色精灵

  海南苏铁是苏铁属中的海南亚种,集中分布于海南热带雨林中的400~800m的中低海拔半阳坡、半阴坡,常生于林下或林缘灌丛中及沟谷旁,地势平坦的区域。

  生于热带雨林的海南苏铁曾与恐龙生活在同处一时期,属于裸子植物,其植株外貌与现代的其他裸子植物并不一样。海南苏铁有着羽毛一般的叶子,集中生长于茎部的顶端,由此向四面八方伸展开来,宛若一把倒着撑开的大伞。茎干坚硬如铁,四季浓绿,但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即使其存在有着百年的历史,但象征年轻生命力的“绿色”依然生生不息。

  外表再苍劲,也阻挡不了它渴求阳光的本性。海南苏铁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而海南岛的日照充足、热量丰富,为其生存繁衍、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10余年以上的海南苏铁植株在海南几乎每年都会开花。海南苏铁常于每年的4-7月开花,海南苏铁的花其实指的就是它的孢子叶球(具有生殖功能的变态叶集合体),而海南苏铁的花性别也有雌雄区分,外形有较大的差异,雄球花圆柱状,雌球花头状。

  果子狸:林间“攀爬健将”

  果子狸分布广泛,在海南铜鼓岭保护区也有分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林缘兽类。果子狸体型中等,头中央有一块白斑,十分醒目,体背与腹部的都呈黄色,背部较腹部深,四肢脚部与尾巴基部的毛色呈棕黑色。它们的尾巴几乎与身体等长,因此平衡能力相当优秀,是攀爬的高手。

  果子狸常栖居于林间灌丛或山岩裸露地带,栖居环境也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春季节冬眠时喜居住于洞穴,特别是山间岩洞、土穴、树洞等。在冬季天气寒冷、食物短缺的情况下,果子狸喜居洞穴,并进入冬眠状态,食欲明显减退,洞穴内部干净。而在夏秋炎热时节,它们更喜欢到树上静伏或卧于乔木的密集的枝干上,也常在地面活动。

  果子狸喜欢昼伏夜出,白天总是躲藏在洞穴里栖息,黄昏以后,才三五成群出来活动,在群体之中交流时,同性或异性个体之间会互相理毛,彼此追逐、上树、寻食、饮水、排便等。在一年一度的繁殖时节里,求偶交配活动也多在夜间进行。果子狸主要以野果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吃野果以外还吃昆虫、鸟类、鸟蛋等。在捕食鸟类时,常静伏在树上,等待时机猛扑上去捕食。

  树鼩:喜欢开“派对”的绿色精灵

  树鼩常栖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和平原谷地的森林或林缘灌丛,也常见于村寨附近的稀树灌丛,海南的树鼩是典型的热带种类之一。树鼩体型比松鼠略小,爪子尖锐,整体毛色呈橄榄绿色。入睡时,它们会将尾巴缠绕在颈部,当作“枕头”枕着入睡。与其他地区的亚种不同的是,海南树鼩眼球周围的骨质结构较为突出,向下可连成骨质眼眶环。

  树鼩不像松鼠一样擅长登高跳跃,它们常在地面的枯枝树叶间或乱石堆等阴湿处活动觅食,晨昏活动最为活跃,饱食之后会发出“吱吱”的叫声呼朋引伴,集群玩耍。树鼩是杂食性动物,常以昆虫、小鸟、五谷野果为食,它们也常为了捕食小鸟与昆虫爬到树上伺机而动,但难以再树木的枝丫间登高跳跃。

  树鼩的繁殖能力很强,可在一年的任何时间进行交配,雌性树鼩在怀孕41-50天以后便可生下小树鼩。刚出生的小树鼩全身无毛,通体为粉色,只会蠕动,5-6天后才逐渐长毛。小树鼩生长速度很快,在母乳的喂养下,3-4周便可开始走动、跳跃,待到5-6周断奶以后便可独立生活。

  雨林是地球的绿色肺脏,更是无数珍稀动植物的家园。让我们共同携手关注雨林生态,提高环保意识,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拒绝非法野生动植物制品,共同守护雨林这片生命的绿洲。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