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海口海关科普:端午时分注意防“蜱”
南海网 杜倬荷 朱天骏 2024-06-07 09:24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时值仲夏,气候闷热潮湿,各种蛇虫纷纷“出动”,蜱虫及其相关疾病也进入活跃期。蜱虫可能携带森林脑炎病毒、伯氏疏螺旋体等病原体,是海关口岸重点监测的输入性病媒生物之一。近日,海口海关发布科普小贴士,提醒广大市民要注意防“蜱”。

  什么是蜱虫?

  蜱虫俗称草爬子,属于寄螨目、蜱总科,其中又分为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野外蜱虫多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树木或山地泥土中,或寄宿在牲畜及鸟类等动物的皮毛间。蜱虫未吸血时身体扁平,棕褐色,形似蜘蛛,叮咬动物吸血后身体膨胀,颜色变浅,状似芸豆。蜱虫一般寄生在人体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耳后、腋窝、腹股沟。

  蜱虫对人的危害有哪些?

  一方面,被蜱虫叮咬部位会出现皮肤损伤和瘙痒,甚至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另一方面,蜱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宿主,可以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热等疾病。2024年3月19日,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发布公告称首次确认出现“蜱虫病”人际间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这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伴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血常规报告常出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指标下降情况。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蜱虫觅食习惯

  蜱虫的幼虫、若虫和成虫都可吸血,专挑人体皮肤较薄又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下嘴”,比如头发、耳后、脚踝下方等部位,其唾液中含有的麻醉成分使人不易察觉。硬蜱多在白天叮咬牲畜及人体,吸血量大,吸血时间至少需要2天。软蜱常在夜间“出没”,吸血时间短,一般需要数分钟到1小时。

  预防蜱虫的方法

  一般可以通过穿长袖衣物、远离蜱虫繁殖的环境,以及涂抹驱虫的药物来预防蜱虫叮咬。应尽量避免在草木茂盛、落叶茂盛的森林和灌木丛中长时间坐卧,野营时要穿长袖衣物,袖口系紧,避免穿凉鞋,在裸露的皮肤上喷涂驱避剂,外出回来时要注意仔细检查身体。

  海口海关提醒广大出入境人员:

  出境前,可通过咨询当地国际卫生旅行保健中心或查询互联网等多途径了解目的地蜱虫流行情况,如有需要,可提前准备药物和防护用品。境外旅行中,要增强防“蜱”意识,如不小心被蜱虫叮咬,千万不要生拉硬拽,若身体出现不适,请保留虫体,及时就诊。入境时,如出现高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要主动向海关工作人员进行申报,配合做好卫生检疫工作。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