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考生家长如何避免“隐形施压”? 这些沟通雷区别踩

  编者按: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高考冲刺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最后的倒计时里,焦虑、压力、期待、迷茫……这些复杂的情绪或许正交织在考生与家长的心中。如何稳住心态,高效备考?如何科学陪伴,避免“爱”变成“碍”?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特别推出“‘倒’走焦虑”专栏,从心理调适、家庭支持、科学备考等多角度切入,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实用指南。

  高考在即,不少考生家长陷入了考前紧张与焦虑中,这段时间,家长该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呢?5月26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亚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师咸卿分享了干货。

  师咸卿表示,在孩子高考冲刺阶段,家长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态度,都可能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心态。有些看似平常的表达,其实可能成为“隐形压力”,悄悄压在孩子心里。从脑科学角度来看,负面语言会刺激孩子大脑中的海马体,形成压力记忆,干扰前额叶皮层的正常功能,导致孩子学习效率降低、情绪焦虑。

  家长们常踩的沟通雷区都有哪些?家长该如何用更温暖、更有力的语言,向孩子传递信任和支持。对此,师咸卿举例分享。

  常见错误表达一:过度强调结果

  “考不好就完了,以后找不到好工作,一辈子就毁了!”这类话语将高考结果与孩子的整个人生强行绑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孩子会觉得自己背负着全家人的期望,一旦失败就会让所有人失望,从而陷入焦虑和恐惧之中。

  建议替代表达:“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无论结果如何,你在爸爸妈妈心里都是最棒的。我们更在意你是否努力过,是否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用这种方式,让孩子明白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减轻他们对结果的过度担忧,专注于当下的努力。

  常见错误表达二:盲目比较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每次考试都那么优秀,你怎么就不行呢?”这种比较会严重打击孩子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别人,产生自我怀疑和挫败感。而且,这种比较还会破坏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

  建议替代表达:“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闪光点。你在(具体方面如数学解题思路、坚持每天早起学习)上做得特别好,爸爸妈妈相信你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进,一定能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通过具体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常见错误表达三:施加压力的关心

  “我辞掉工作专门陪你高考,你可千万不能辜负我们的付出!”“家里为了供你上学花了这么多钱,你要是考不好,怎么对得起我们?”这类表达看似是关心,实则是将家长的牺牲和付出变成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产生愧疚感,在考试时更容易紧张。

  建议替代表达:“这段时间你辛苦了,我们会一直在你身边支持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爸爸妈妈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是无条件的,是出于爱而不是期待回报,从而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安心备考。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的语言有着强大的力量。家长们可以用欣赏、温和、包容的语言和孩子沟通。沟通时的身体语言也很重要。和孩子交流时,保持柔和眼神,面带微笑,适时轻轻拍拍孩子的肩膀或握住他们的手,这些肢体动作能传递出真诚的关爱,让语言的力量更深入人心。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