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新闻内容

定安县海南八音表演者:用8种器乐为人间喜事助兴
南海网 2024-07-09 09:21

  “乐起!齐奏!”7月4日,在定安县龙河镇政府文化室里,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八音器乐的传承人黄成照与其余7位同伴身着喜庆的红色演出服,在这里为即将下乡给办婚庆喜事的村民演奏做排练。

龙河镇海南八音表演队在排练。记者 王康景 摄

  海南八音通常包括唢呐、椰胡、二胡、三弦、月琴、喉管、竹笛、竹箫等8种乐器,他们每个人负责演奏不同的乐器,随着多种乐器的“发声”,传承多代的民间喜庆乐曲在这群平均年龄近70岁的传承者的手上、嘴上被巧妙复刻,音律悦耳、曲调悠扬。

  不久前,定安县文化发展中心报送的海南八音器乐项目成功录入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从小就爱,耳濡目染!”在这群海南八音器乐的演奏者中,很多人已经有数十年的演奏经历,一年参加演出可多达45场。对于他们而言,这项非遗技艺既是他们的生计,也是一种沉甸甸的传承,他们以手中器乐为民间喜事助兴!

  耳濡目染,他们把对海南八音的爱好变为职业

  今年69岁的黄成照作为定安县级海南八音非遗传承人(第5代传承人),在这次的排练中主要负责唢呐的吹奏,配合其他几位同事的不同乐器声乐,他们在这不算大的文化室里演奏着一首首旋律喜庆的乐曲。

黄成照。记者 王康景 摄

  “我9岁就开始学吹箫,那时候就已经喜欢上了这些形状各异的乐器,着了魔似的。”黄成照回忆自己走上“乐途”的经历,侃侃而谈。出生于定安县龙河镇石塘村的黄成照打小就经常看到村里有海南八音的表演,那时,村里有一位名叫黄照纯的海南八音表演队的领头人,经常带着队伍各处演出,只要有机会,黄成照就跟着去看,边看边学。

  那时,黄成照还自己用竹子根据箫的样子打出7个孔制作成竹箫,学着吹箫,他为了学习吹唢呐,还每天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练习运气送气。由于在乐器方面的爱好,黄成照很快就成了龙塘中心小学宣传队的成员。进入初中,黄成照便进入当地琼剧团拜师学艺,跟着新竹的一位李姓师傅学习吹唢呐,不光练习技巧,还要练习如何完整地吹出先辈流传下来的曲目。

  “为了学看曲谱,年轻时我还前往琼剧团向吴多兴老师学习了吹唢呐和箫,那时候就逐渐掌握了很多首一代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八音曲目。”黄成照说,从2000年开始,他就跟着龙河镇的海南八音表演队到全省各地参加演出,并将此作为职业。

  在龙河镇目前这支海南八音器乐队伍里,几乎算是从业最年长者的74岁的陈奕林老人告诉记者,他们这一代的海南八音器乐传承者,大多是从小耳濡目染了这项非遗技艺后,从喜爱走上了职业的道路。

  “我14岁开始学习二胡,那时候条件差买不起真正的二胡,我只能看着本地八音表演队里老师傅们的表演过瘾。”陈奕林说,那时候他跟着村里比他大5岁的小哥学拉二胡,还抓了牛蛙用它的皮和“蒌”来制作简单的二胡。

  上了初中后,陈奕林就发挥拉二胡的特长进入龙塘中学的宣传队,持续学习了2年的乐谱,奠定了声乐基础。初中毕业后,就逐渐走上跟随当地海南八音表演队各处演出的道路,直至把在八音表演队里拉二胡变成自己的长期职业。

  一年45场演出,既是生计也是传承

  据悉,海南八音源远流长,广义的八音既包括乐器、乐曲,也包括乐队。其乐曲丰富多变,按习惯分为大吹打、锣鼓清音、清音和戏鼓四类。

  “海南八音的曲目基本上都是喜庆为基调的曲子,我们学习的时候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没有那么清晰明白的曲谱,也没有成系统的资料可供参考练习,大家都是跟着前一辈的人学习不同曲目怎么吹拉弹,一个音调一个动作学起来的。”黄成照说,常见的曲目比如《拜寿曲》《送京娘》《荷花盛开》《幸福花》等等,都是一路传承下来的经典乐曲,相对应的,当地乡镇凡是有嫁娶、祝寿、商业门店开张等喜庆事,也常常会邀请黄成照他们前去演出助兴和庆贺。

  经过多年的反复练习,黄成照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海南八音器乐中唢呐、竹箫和二胡等5种乐器的使用。很快,他就成长为龙河镇海南八音表演队里的骨干,如今已是定安县级海南八音非遗传承人(第5代传承人),同时也是龙河镇琼剧同乐会的会长。

  “我们队伍这几十年来跑了全省好多个地方,比如文昌、琼海和三亚等地,我们都有过各种喜庆场合的演出。”黄成照说,每次出团演出往往就是一整天,一般情况下一场演出要演奏5个节目,一个节目一首曲子,一首曲子是20-25分钟。

  尤其是大夏天的演出累人,他们需要身着红色喜庆的长袖演出服,一场演出下来往往汗流浃背。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表演队被邀请前往民间喜事演出每人会获得约200元/天的酬劳。

  “去年,我们这个队伍受邀外出演出了45场,总体算下来我们的演出收入并不高,基本只是够生活,但我们把海南八音器乐表演不仅仅当作是一种生计,更是一种传承。”黄成照说,目前队伍有12位队员,除了民间喜事邀请演出,他们还常常参与节假日惠民演出,参加县里举办的各类活动的演出,例如今年端午节他们就前往定城镇沿江公园进行了海南八音表演。

  推动非遗传承,政府与表演队齐发力

  “从我们队伍的构成来看,平均年龄已经差不多70岁了,确实比较老化了,海南八音这项非遗的传承必须要有年轻人来接力。”黄成照告诉记者,作为第五代定安县级海南八音非遗传承人,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比较重。

  为了这项非遗传承,黄成照已经在自己的村子里收了3位徒弟,年龄分别是20岁、35岁和45岁。他利用业余时间比如晚上在村子里的文化室内无偿教他们三人学习海南八音器乐,正如他自己年轻时向村子里的老一辈学习那样。

  不过,由于这种教学是无偿进行,学习者也不会因为传承而得到物质补助,在面临生活压力时,学习者也只能是借用空闲时间来学习,断断续续,难成系统。黄成照说,他要积极争取在外出演出的时候把徒弟带上,边看边学。

  与此同时,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黄成照他们还来到校园里展现海南八音器乐的魅力,并在校园内开展教学,希望引起更多孩子对海南八音的喜爱。

李圣玉与海南八音表演队一起入校园给孩子们传播非遗技巧。受访者供图

  “其实,为促进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我们龙河镇琼剧同乐会还积极创新,把同样是非遗的盅盘舞与海南八音结合起来进行演出,这样一来有声乐有歌舞,演出的节目也更加精彩丰富,这样的确更能吸引观众。”定安县龙河镇琼剧同乐会副会长、盅盘舞传承人李圣玉大姐告诉记者。

  定安县龙河镇党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尹雪冉表示,政府部门为了助力海南八音器乐的传承,一方面是积极创造演出机会比如举办节假日演出活动邀请当地海南八音表演队来参加演出,另一方面则是为表演队提供排练、创作和教学的场所,此外,还积极助力海南八音器乐表演融合当前人们的喜好元素进行曲目创新。

  实际上,在定安不仅有龙河镇海南八音表演队,在定安的黄竹等地也有类似的队伍,定安县有关部门也积极运用非遗传承人的影响力加强在乡镇传授技艺,同时利用非遗日等各类场合为当地海南八音表演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项目深入人们生活。目前定安县正在积极制定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以进一步推动海南八音器乐项目的传承。

  ·新闻多看点

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共计21项)

  一、民间文学(2项)

  二、传统音乐(2项)

  三、传统舞蹈(1项)

  四、传统戏剧(1项)

  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

  六、传统美术(1项)

  七、传统技艺(5项)

  八、传统医药(3项)

  九、民俗(5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共计18项)

  一、传统音乐(4项)

  二、传统舞蹈(1项)

  三、传统戏剧(1项)

  四、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

  五、传统美术(1项)

  六、传统技艺(8项)

  七、民俗(2项)

  • 海南在线微信号
    微信
  • 海南在线微博
    微博
  • 海南在线抖音号
    抖音

发现


关于本站 | 服务热线 | 商务合作 海南在线版权所有 © 1999-2016

电话:(86)0898-68582666  传真:0898-68582300 电子邮箱:webmaster@hainan.ne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珠江广场帝都大厦8层 邮编:5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