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是一座古老的城,作为千年琼台福地,一直都是海口的中心城区所在。因是之故,别有一番古韵,深街古巷里有尚书府邸,步行长街里有旧时绣衣坊,五公祠、琼台书院、丘濬故居、海瑞故居,都散落在府城七井八巷十三街。古今合一,气韵生动,能看得见旧时的城墙,亦能得见今时的月光。
婆婆家住在府城高登街,白天行走在院子里的林荫道上,扶桑花三角梅鲜妍怒放,天空湛蓝澄净,空气里都荡漾着清甜的味道。院子里树木葱茏,结满莲雾、椰子、菠萝蜜,婆婆经常收到邻人送来的木瓜、竹笋和金椰。
文庄路附近有一处鼓楼遗址,很多年前,我曾特地寻访过这一段隐于闹市之中的古城墙,那时城墙残破不堪,留一个拱门进出。城墙上青苔斑驳,爬山虎的叶子掩映一墙青绿,我听见沉寂数百年的风霜,在城墙上叹息。2019年政府斥资重修鼓楼。如今它巍然屹立,霞光漫天的日子,仿佛能看到诗人杨缵烈倚在城堞上吟诵:“潇洒女墙傍水涯,烟浮万栋映晴霞。朝暾旷宕通城锦,晚照轻明满县花。迢递柝声传戍阁,参差树色芾官衙。遥临粉堞闲敲句,细雨新秋日正斜。”
府城文运昌荣之气脉,绵延数百年,这里“一里出三贤”,走出了一代“海青天”海瑞、明代理学名臣丘濬,还有义薄云天的许子伟。明清之际,考中的进士、举人,不胜枚举。
文庄路便是以丘濬的谥号命名,鼓楼街、尚书直街、仁和坊、关帝巷等府城的“七井八巷”多为文庄路的附属巷道,这里有丘濬纪念馆。丘濬被史学界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是个文理兼备的学者,举凡六经诸史、古今诗文以至医卜老释之说,无不深究。既有“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的文人式浪漫,又注意经世致用之学。他在经济学领域颇有建树,其货币理论,比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劳动价值论”早180年。
我经常跟嫂子一起逛中山南路,经常被琼台书院附近那条街橱窗里的美丽衣裳吸引。有时我们会步行去文庄路一家路边小店里,点一碗糟粕醋。这家小店虽然不起眼,糟粕醋的味道却让人唇齿生香。
忠介路则是为了纪念刚正不阿的“海青天”海瑞,目前这里已是府城最热闹的商业街。街道两旁有电影院、肯德基、饭馆、服装店。挑着箩筐卖薏粿的老人会在修锁铺门前歇脚,有时她也会兜售一把艾草。阳光炽热的午后,恰好可以在修锁铺门口舒适的荫凉里透透气,打个盹。一阵穿堂风吹来,艾草芬芳四溢。
走在忠介路的青石路上,目睹商业繁华之余,不时也会看到县后街、宗伯里、草芽巷、绣衣坊、马鞍街等古老的名字。我常常望着那些巷子的名字,就会幻想这里几百年前是何等模样呢?那些寻常巷陌深处,究竟藏着多少人间悲欢。
每年元宵节,府城都会举办盛大的换花节活动。犹记得初来海南时的那个黄昏,烟花漫天,孔明灯四起,公车绕行,我坐着小三轮好奇地打探,这迥异于内陆的风土人情。
府城每到换花节这天,中山路、忠介路、文庄路都会张灯结彩,人山人海。人们扶老携幼漫步在街头巷尾,路边摊上摆满了闪闪发光的小商品:宝莲灯、灯笼、金箍棒、卡通气球、化装舞会面具,小孩子们被这些五光十色的东西吸引,一时目眩神迷。花容月貌的年轻姑娘们穿着汉服,在琼台书院装饰一新的外墙边上拍照打卡。
初春的行道树,已经披满新绿的枝丫映着暖色调的灯光,说不出的温馨。街道上往来行人漫步在长街,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之情。提着造型各异的灯笼的儿童,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清新可爱,络绎不绝。路边天真的孩子仰着脸,一脸明媚的笑容,春天的气息就在这样的夜里扑面而来。街上迎面而来的年轻人,都有鲜妍明媚的面庞,她们头顶着蝴蝶结和发光的王冠,在人群中寻觅意中人。想起《大明宫词》里太平公主戴着面具第一次在元宵节的热闹灯火里邂逅薛绍的情景,有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味。遥遥地,看见天幕中的烟火,绚烂满天,复又坠落沉寂。
有一年春节前后,我在忠介路逛街时,无意中看见绣衣坊里人们披红挂金,敲锣打鼓,热闹非凡。问询路人,才知道他们正在闹军坡,举办公期,据说这是春节后本地人的头等大事。相传“闹军坡”是为了纪念冼夫人。冼夫人当时在海南设置崖州、阅军振武、安定全岛,功勋卓著,淳朴的海南民众为了纪念她,由民间自发兴起闹军坡、吃公期等一系列祭祀活动,并世代相传,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人们举行祭祀活动。村里各家各户会把鸡、鹅、鱼等肉类挑到庙堂为百鸡宴做准备,烧香点蜡祭拜祖宗,这是闹公期。最令人垂涎三尺的,莫过于吃公期,相熟的不相熟的朋友,只要拎一箱健力宝,或者椰树椰汁、王老吉,都可以去主人家吃上一顿丰盛的公期。
漫步在府城这方千年琼台福地,感受它扑面而来的古风古韵,朴素的街道,沉淀千年的人文底蕴,常常会流连忘返。在这里,古老与现代并存,在悠长的时光深处,市井上依旧热闹繁华,人们神情淡然,他们喝老爸茶,吃新鲜的食物,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仍然从从容容,过着古老又弥新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