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8日是第22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民参与、主动筛查、规范诊疗、治愈肝炎”。为增强大家爱肝护肝意识,普及肝病防治知识,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刘瑞医师,为大家科普爱肝护肝知识。
认识肝脏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它犹如一个人体化工厂,掌管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物质转化等。正是有了它的辛勤工作,人们才能精神饱满、身体健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但是,肝脏容易受病毒、药物、酒精等的损害而发生肝炎,尤其是病毒性肝炎。我国约有10%左右的人群患有病毒性肝炎,更多人则有被感染的风险。大多数患有慢性乙肝或丙肝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一直是病毒的携带者。肝炎在这部分人身上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等严重慢性肝脏疾病的风险极高,而且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其他人传播病毒。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五兄弟,他们各有特点,引起的症状略有差别。
1.甲肝和戊肝比较类似,多为急性肝脏炎症,经消化道传播,它们病程较急骤,但预后良好。
2.乙、丙、丁三兄弟和甲肝、戊肝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可造成慢性感染,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
3.乙肝、丙肝及丁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一般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在我国,母婴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占30%-50%。
4.每年全球约有110万人因没有及时接受乙肝和丙肝检测和治疗而死于肝硬化或肝癌。
5.乙肝目前还无法治愈,但抗病毒治疗可以成功地控制感染,丙肝治愈率可达95%以上。
非病毒性肝炎包括哪些?
1.酒精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嗜酒)所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
2.药物或毒物性肝病:中毒性肝炎是由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肝损药物或生物毒素(中草药等)所引起的肝炎或所致的肝脏病变。
3.遗传代谢性肝病:是指因基因突变所引起的肝脏代谢障碍性疾病。
4.脂肪肝:80%-90%的脂肪肝病与饮食不当和营养失调有关。
5.自身免疫性肝病:因免疫异常导致的肝脏损害,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哪些行为容易伤肝?
1.过量饮酒
肝是唯一能代谢酒精的器官,当它全力分解酒精时,它会停止运输脂肪到肝外。长期饮酒,很容易造成酒精性脂肪肝。如再不节制饮酒,肝受到免疫系统的伤害,导致肝细胞大量死亡,引发慢性肝炎。再继续严重发展,会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
2.长期熬夜
晚上23点后是肝脏排毒、自我修复的时间,此时还未入睡,会影响肝脏在夜间的正常排毒和修复工作。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很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还伤肝。
3.暴饮暴食
长期摄入大量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不仅会增加胃肠负担,还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脂肪逐渐堆积在肝脏中无法排出,从而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4.长期吃药
绝大多数药物都需要经过肝脏代谢,乱吃药会加重肝脏负担,容易导致药物性肝脏损害。
5.长期不吃早餐
肝脏功能保持良好,需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提供。一顿健康的早餐,能提供肝脏需要的维生素、蛋白质等。另外,不吃早餐也会影响胆汁排泄,长期以往易形成胆结石。
除此外,负面情绪(发怒、忧郁等)、晨起不及时排尿等行为也会有损肝脏健康。
肝病有哪些症状?
1.消化道表现
这是最常见的肝病症状,大多数肝病都会出现,比如:恶心、厌油腻、食欲差、腹胀不适等,也可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2.肝区不适
在所有肝病症状中,肝区不适和肝区疼痛较具有特异性,出现此类症状时首先怀疑是肝病引起的,应排除外伤因素。肝区不适和肝区疼痛往往与肝肿大压迫肝包膜有关。
3.全身表现
身体乏力、容易疲劳是最常见的全身表现。部分肝病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黄疸,表现为尿黄、巩膜黄和皮肤黄,黄疸过高时会出现皮肤瘙痒。
4.肝掌、蜘蛛痣
很多慢性肝病会出现肝掌、蜘蛛痣、肝病面容,尤其肝硬化病人比较多见。
5.出血倾向
肝病出血现象体现在肝功能减退,因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致。容易引起肝病患者牙龈出血、痔疮出血、胃肠道出血等,且出血时难以止血。
6.门静脉高压
常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造成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出血,结合出血倾向病情往往比较凶险,是肝病(主要指肝硬化、肝癌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你需要这样呵护“小心肝”
1.现在开始,戒烟戒酒
饮酒会提高发生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机会,烟和酒里面存在着太多有毒物质,越是过量就越会给肝脏带来极大的负担。
2.饮食卫生,均衡营养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生、黄豆谷物等发霉后会产生黄曲霉素,如果经常进食这类被污染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肝癌。
可多摄入鸡蛋、豆腐、牛奶、鱼、鸡肉等“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
3.规律作息,不要熬夜
每天7-8小时的睡眠,按时作息,早睡早起,肝脏才能精力充沛的“工作”,不要让熬夜伤了肝。
4.接种疫苗,预防肝病
乙肝疫苗可以很好地保护易感人群。保护率达90%以上。建议高危人群如家庭中有乙肝患者、接触血制品者、医护人员等接种乙肝疫苗。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