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张美儿)11月24日,花呗发布的公告显示,为落实消费信贷相关的监管要求,更充分地保障消费者权益,花呗已启动品牌隔离工作,拆分为“花呗”和“信用购”。
什么是品牌隔离?
所谓品牌隔离,花呗在公告中表示,就是将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做出明显区隔,避免品牌混同。
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将不再标挂为“花呗”,而是直接独立为金融机构的“信用购”服务,明确显示金融机构名称。
免息期、还款体验均不变
在免息期、还款等方面,花呗公告显示,为保障用户体验,品牌隔离后,花呗、“信用购”服务在免息期、查账、还款等核心体验上保持一致。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偏好调整花呗和“信用购”服务的付款顺序。
部分用户花呗已升级
记者25日查询发现,自己的花呗页面还没有变更。据了解,目前部分用户的花呗已经更新为“花呗”和“信用购”服务,未来这一工作将分批、逐步覆盖到更多用户。
花呗未升级页面
网友花呗升级后页面
有网友发现,付款的时候,信用购和花呗是独立的支付渠道,可以自由选择。不过,因为“信用购”类型的额度更充足,付款时会优先推荐使用“信用购”。如果想调整,可以在“花呗-我的-消费偏好-花呗信用购优先付款-设置顺序”里调整优先顺序。
不少用户反映额度有所降低
蚂蚁集团2020年招股书显示,支付宝年度活跃用户10亿多,而使用花呗的大约有5亿。
花呗品牌隔离的消息一出,立刻登上热搜,网友讨论热度很高。
有用户发现,品牌隔离后,自己的花呗额度变了。据悉,大部分用户的花呗额度将在1万元以内。有部分花呗用户在社交平台留言额度已被降低。
有的网友甚至表示,花呗被关闭了。
对此,花呗表示,在品牌隔离后,花呗将专注于中小额,聚焦服务于用户日常生活的中小额消费需求。如用户有更多的额度需求,可通过“信用购”服务获得。
“信用购”类服务的授信额度,则一般接近其原来的花呗额度。“信用购”服务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独立审批授信的消费信贷服务类型,可以满足部分用户的更多额度需求。
对于花呗的解释,部分网友并不买单,其中就有用户吐槽道“莫名其妙把我额度降到1000了,反正也不想用”,更有甚者称“能用信用卡用信用卡吧”……
花呗拆分是否会影响征信?
除了额度变化外,不少网友也关注花呗拆分是否会影响征信。此前花呗已逐步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在最新公告中,花呗再度明确,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提供信贷服务的机构都需要按照规定向征信系统提供信贷信息。也就是说,后续花呗将由蚂蚁消金公司报送征信系统,“信用购”类型的服务则由提供服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报送。保持良好的使用、还款习惯,不会对征信记录带来负面影响。
用户谨防以“花呗变更”等为名的诈骗
花呗官方还发出反诈提醒,提醒用户谨防以“信用购”、“花呗变更”、“花呗提额”为名的各类诈骗行为。花呗方面表示,官方工作人员不会以品牌隔离工作或“信用购”为由联系用户,更不会以任何形式要求用户转账、汇款等。如果接到此类诈骗电话或消息,千万不能上当。
此前,借呗也启动了品牌隔离工作,由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服务会继续显示“借呗”品牌,并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品牌。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则会在“信用贷”页面展示,显著标识出金融机构信息,与借呗品牌相区隔。
今年6月,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获开业批复。当时,银保监会非银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整改方案,蚂蚁集团应在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6个月内完成“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后,“花呗”“借呗”将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其他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信息所发放的消费信贷,不再标挂“花呗”“借呗”名称。银保监会要求蚂蚁集团采取有效方式,保证金融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服务时能够充分了解信贷服务提供者的名称,避免引起品牌混同。
附花呗完整说明: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